您現在的位置是在:首頁 >> 行業動態
新興產業好比一雙新鞋,最怕的就是走老路!
“穿的是新鞋,走的卻是老路!再不抓緊規范整治,眼看著就要毀掉新興LED照明產業!”
12月7日,面對記者的實地調查,深圳市LED業內人士滿臉焦慮。
“井噴式”下的產業危機
LED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在中山市古鎮用“一窩蜂上”不足為過。近兩年來,在過分鐘情、偏解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古鎮很快形成了混亂競爭、魚龍混雜的發展生態。粗略估計,目前這里圍繞LED照明成品的企業大概有2000家左右。
“開店非常容易,以前在大工廠做過兩年甚至幾個月的組裝工人只要租個門市就能做老板。有小廠生產的材料、部件專線供應,簡單組裝后就可成品,賣出去賺錢,多少都行!”古鎮曹一大道明至燈具店的王生一邊埋頭做著簡單的燈具組裝活一邊告訴記者。
在他的店里記者看到,從LED燈具零部件、半成品到成品,用于加工生產的小臺鉆等模具機械一應俱全。各種大小部件相互堆壓,滿滿當當,狼藉片片!
“價格戰是這里主要的競爭手段。太瘋狂了,現在燈飾企業個個趕著上,都想先干著再說。”古鎮一家稍大點的燈飾企業的營銷總監王文也禁不住感嘆。目前,這種狂熱的情緒也傳染了他所在的企業老板。
本來,王文所在的公司主要做花燈,近幾年也一直主攻國內二三線城市的花燈市場。可最近,老板看到同行不管大小都在做LED照明后,就開始躍躍欲試。
“我們已經考察了一些LED企業,感覺這個行業比起其它燈飾利潤還是很可以的,加上政府也在鼓勵,所以都想進入。”盡管王文不是很贊成他所在的企業這么盲目地進入LED,但沒有更好的理由阻止。
“我們企業不大,在LED生產方面本來就沒有核心競爭力,進入這個領域,無非就是找其他工廠開模具、代工,貼上我們公司的牌子而已,要想有一定的市場,也只有拼價格了。”
另外,除了門坎低,打價格戰以外,記者發現古鎮LED照明上游的原材料同樣是五花八門,凌亂混雜:一是光源亂用,國產、臺系、歐美、日系、韓系……都有,由于使用原材料不過關,從而造成光通量千差萬別;二是散熱問題突出。這里大部分廠家簡單借鑒傳統照明的特點,沒能很好地理解LED作為半導體的電性特點,生搬硬套,一味地降低材料成本,直接導致了LED壽命短暫,光衰現象突出;三是無行業標準,基本上全是山寨貨,是個廠都在弄LED燈具,而且還有相當一部分在做出口!所謂的CCC、FCC、CE認證基本上是拉虎皮當大旗,十有八九是假的。“安規不過、EMC不過,什么不過都行,只要燈亮就可以”是古鎮這個行業目前的流行語。
古鎮數不清的“民間作坊式”的小企業生產的LED燈具,進入市場之后使用壽命到底有多長,就連生產者本人也說不清。
也許市場能找到答案!
帶著這種考慮,上午11時30分左右,記者在古鎮新興大道上的輝飛LED燈飾中心看到,偌大的商場門市十有八九空空蕩蕩,大多都是“鐵將軍”把門。甚至有的開業跡象的標語還赫然在目,門面上卻被厚厚的塵土堆積著。應該進駐100多家的整個燈飾中心只有十幾家開門營業,并且門可羅雀。
“前段剛開業時進駐了一些,但短暫的經營過后,沒有生意,市場不給力,房租又高,撐不下來,只好跑掉!”英威科技照明的翟秀書告訴記者。
“由于開店眾多,大家相互砸價,消費者也犯了難傻了眼:既貪圖便宜,又怕燈具使用壽命短暫;選價格高的吧,又怕是賤的假的。選來選去,陷入糾結,只好作罷!就連老外也熟知這里的‘本土制假’,不來拿貨了。”
翟秀書坦言,接近年關,以往的時候,市場已很忙了。但慘淡鐵冷的現狀印證著這里的事實:市場乏力,消費者購買信心損傷很嚴重。
“退出者”頻現
12月7日下午,深圳寶安區沙井鎮新沙路段。
盡管還沒接觸到深圳主市區,記者已明顯地感覺到這里熙來攘往的車流人流并不遜色北京多少;滿眼的南方翠綠,盛開的不知名的鮮花點綴街頭……
苦尋一個下午,幾經問路終于找到了深圳市龍崗區觀瀾鎮觀瀾大道131號。可是,記者發現此處并不是網上登記的名聲顯赫的從事LED生產、銷售的精業科技公司,而是一家汽車配件門市店。隨后,記者多次撥打掛在網上的電話,無人接聽。
“LED照明行業標準國家沒有,地方也沒有,兩年前分管的副市長召集了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質量檢測研究院和市科技局等職能部門,在深圳2000多家從事LED生產銷售的企業當中選出了40多家,進行開會,議論LED地方標準,結果到了今天仍沒下文。自然大家就八仙過海,亂局求生,沒有固定套路了!”深圳瑞晶實業有限公司的戚董事長告訴記者。
“市里有個照明協會,每年只管賣個票,收收費,組織聽次課也就過去了!至于生產發展規劃,行業風險就更談不上問了!”另一位從事多年照明燈具的老板告訴記者。
據悉,目前深圳從事LED技術及產品研究、開發、生產及應用的企業約達2000多家,大部分屬于LED封裝和應用的技術領域。從事LED的高新技術企業有97家,只約占深圳市高新技術企業2835家中的3.5%。深圳市相關企業中,屬于芯片生產僅有一家,對產品生產至關重要的半導體材料、熒光粉的生產企業更是一家都沒有。無論是技術、工藝、設備、關鍵原材料等都需要引進。
深圳瑞晶實業有限公司的戚董事長告訴記者,一直以來,深圳LED企業存在注重外貿、不注重國內市場,造成企業知名度很低;缺乏核心技術,不想也沒有實力去搞科研攻關;深圳LED廠家不注重塑造品牌宣傳,這造成其在國內市場信息不流通,品牌形象較弱等諸多問題。
“大多企業半路上馬,不具備生產基礎,半死不活,急切地盼望LED國標出臺、當地政府引導和有序規劃。”一個未經證實的市場數據表明:深圳90%的LED企業出現虧損,其中80—100家LED企業面臨倒閉。
前不久,深圳鈞多立實業有限公司因投資擴張過快出現資金鏈斷裂導致董事長毛國鈞跑路,而且這在行業內似乎并不是個案。
據深圳媒體同行介紹:前不久深圳鈞多立公司的“跑路”董事長毛國鈞約見記者,主動“向社會交代關于跑路的事情”。
毛國鈞告訴當地記者,之所以跑路,是某種不便說出口的壓力逼迫的結果。他說,鈞多立公司危機不是偶然事件。原因一是內部管理出了漏洞。今年以來,他作為公司董事長,主要精力放在了域外上項目以及鈞多立公司上市等事情上,公司的內部管理則交給了一位副總,由此造成了企業文化斷層。
二是今年5月起,公司搬家幾個月來幾乎沒有產出,由此造成流動資金緊張。三是細節把控太粗。以前自認為ERP管理很細,這次“跑路”去日本順便考察了一些公司的ERP管理,才發現自己差得很遠。大學畢業后從技術到業務再到管理,但還遠沒從社會大學畢業,管理中很多事情處理起來方式還太簡單。
毛國鈞對約見的記者坦言,他看到了LED作為新興產業的前景,同時也看到不懂LED的、投機的……各路人馬殺了進來。資本大把大把地往里砸,企業之間挖人才、偷技術,市場假冒偽劣泛濫,惡性循環。甚至對媒體記者還說:“LED照明燈有什么技術含量嗎?你也可以做,你可以到這里買個芯片,那里買個燈管,用焊槍組裝一下就行了。”
毛國鈞說,目前,整個LED行業沒有規劃、沒人協調,就拿EMC(合同能源管理)來說,國內推行5年了,但至今還沒個眉目,很多企業僅看到政策鼓勵、行業前景的利好一面,頭腦發熱都大舉殺入,但都栽進去了。“照這樣下去, LED就是下一個DVD產業。不用一年時間,整個行業將出現災難性的根本變化”。
記者試圖聯系毛國鈞本人,一直未果。
繼鈞多立老總跑路之后,深圳另一家小有名氣的LED企業博倫特光電也宣布倒閉。一時間,這里LED照明行業人心惶惶。
記者從多位行內人士處了解到,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圳規模LED企業約有4000家,而今年上半年已經有100多家中游封裝企業,300多家下游應用企業倒閉。
“每個月都有大把LED廠家成立,也有大把的廠家倒閉,我們是靠著最后一絲微利在撐著,保不準哪天也關門轉行了。”深圳市久盛光電有限公司老板姚利面帶著些許無奈。
姚利談到行業競爭者越來越多時說:“拿著二三十萬元,買儀器設備分期付款,招十幾、二十個工人,就成一個工廠了。”
在隨后的時間里,記者走訪了佛山、珠海的LED照明企業,情形和深圳大體一致。